旺報【香港《文匯報》 本報財經組╱整理報導】
一頓飯的時間,或許你線西小額借錢看中的房子就漲價了,這不是開玩笑,而是今年以來大陸樓市正在發生的普遍現象。今年伊始,大陸房價上漲速度快得讓人措手不及。在上海等一線城市,很多市民即使辛勤做滿一年,也僅夠買一個平方米(約0.3025坪),53.7%的上海居民認為房價高到難以接受。相較每時每刻都在上竄的房價,許多人的工資卻久久不見漲。於是在這一輪房價的飛漲中,太多人跟不上這步伐,只能被遠遠甩在後面。
今年從最具代表性的一線城市上海、北京、深圳來看,大陸國家統計局數據公布的2016年上半年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別是2萬9030元(人民幣,下同)、2萬8448元和2萬5282元。但據中國房價平台統計數據顯示,8月這三個城市的房價卻是每平方米4萬4750元、4萬8847元、4萬8151元,清一色的都是要辛勤做滿一年才夠買一個平方米。
首期動輒百萬白領興嘆
「上海工作體面有何用,到頭來還是照樣買不起房。」這是來滬生活多年,都已經生下孩子的外企員工小金的感嘆。作為新上海人,在滬本地無房,她和丈夫孩子至今仍擠在老舊的出租屋內。她有一份體面的工作,在一家大型日企裡做行政工作,稅後工資到手6000元,丈夫是做工程項目的,月入到手約1萬5000元,如果不是因為有買房的壓力,他們這樣的收入光用來日常開銷也應知足。但沒房就要租房,小金到手工資幾乎全都貢獻租金,丈夫工資做吃用開銷,加上還要撫養孩子,一年下來10萬元都存不到。
小金看過好幾次房,越看越遠,遠到樓盤離公司單次路程2小時,但郊區新盤基本都4萬元單價,面積動輒80平方米起,首付都需100萬元,沒有10年積蓄連首付都難,可房價每年都漲,不知何時才能有自己的房。
為幫子買房父母當樓奴
無論房價高得多麼離譜,總不乏「衝鋒陷陣」搏進樓市的勇士,而那些人往往背負起一套名為「剛需」(剛性需求)的房子。
今年房價漲幅大大拔高了剛需房的身價,從上海來看,遠郊剛需房價已突破每平方米2萬元,以常見80平方米小戶型為例,最低需要160萬元,基本需50萬元首付,月供7000元以上,這對上海很多月收入在5000元至6000元的工薪階層來說,不借助父母之力,根本是無力買房的。
孫小姐指,她鄰居的兒子正和女友處於談婚論嫁的地步,為了考慮房子可以帶來南區低利貸款的婚戀、家庭、生兒育女等附加值,這一家三口傾其所有用來買房,父母親存款加上每月退休金一起協助兒子做首付和月供,這家人已經將購房看成是一件攤派到每個成員頭上的硬性指標,一分一毫都要拿來貢獻到房子裡。
促進服務業發展優惠貸款要點
39F7E3706FACECFA